棕榈子
《本草蒙筌》棕榈子

味苦、涩,气平。无毒。木高一丈二丈,多植岭南江南。叶圆大如车轮,萃于木杪一匝为一节,重桑裹包。子黑作房,九月收采。阴干入剂,血证宜求。涩肠禁泄痢肠风,养血治崩中带下。其皮二旬一剥,转复上生;堪作睡荐雨衣,以充家用。药求陈者,烧研
引用:《本草蒙筌》棕榈子
《证类本草》棕榈子

皮 平,无毒。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入药烧灰用,不可绝过。(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曰∶棕榈,亦曰 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枝条。叶大而圆,歧生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山海经》曰∶石脆(一作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
引用:《证类本草》棕榈子
《冯氏锦囊秘录》棕榈子

禀微阳之气以生,故味苦、涩,气平,无毒。凡血得热则行,遇涩则止,且苦能泻热,涩可去脱,故主吐衄崩带。
棕榈子,九月采子,阴干入剂,血症宜求,涩肠禁泻痢,肠风养血,治崩中带下。
其皮入药,宜陈年者烧灰汤调,止鼻洪吐衄殊功。塞肠风崩带立效,赤白痢疾,并堪主治。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棕榈子
《医学入门》棕榈子

棕榈子苦平无毒,止血养血须炒熟,泻滑痢久可涩肠,皮又破 烧灰服。
棕,形如马鬃,闾阎多植此为用。子如鱼子,初生黄色者可淹为果,成熟黑色者入药。炒用,上止鼻洪吐血,下止崩带肠风便血,兼涩肠止泻及赤白痢。皮入药,烧灰存性,破 止血与子同。
引用:《医学入门》棕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