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石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叶石楠

【拼音名】Máo Yè Shí Nán
【别名】糯米珠、邓向观
【来源】蔷薇科毛叶石楠Photinia villosa (Thunb.)DC.,以根、果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江西。
【化学成份】含儿茶精、鞣质。
【性味】苦,平。
【用法用量】鲜果4~5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叶石楠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Máo Yè Shí Nán
【英文名】Root of Oriental Photinia
【别名】邓向观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villosa (Thunb.) DC.[Crataegus vill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晒干。8-9月果实成熟时摘果,晒干。
【原形态】毛叶石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灰褐色,幼时生白色长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柄长1-5mm,有长柔毛;叶片草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8cm,宽2-4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密生锐锯齿,幼时两面有白色长柔毛,老叶仅下面沿叶脉有柔毛。花两性;顶生伞房花序,有花10-20朵,总花梗和花梗有长柔毛;花梗在果期具疣点;苞片或小苞片钻形;早落,萼筒杯状,外面有长柔毛;萼片5,三角状卵形,外面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7-12m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3,离生。梨果椭圆形或卵形,直径6-8mm,红色或黄红色,稍有柔毛。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种子含油离37.90%,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花生酸(arachidic acid)。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毛叶石楠
石楠
- 石楠【中药大全】
- 石楠【中药图谱】
- 石楠草《名医别录》
- 石楠根【中药大全】
- 石楠藤《中药炮制》
- 石楠叶【叶类中药】
- 石楠叶【中药大全】
- 石楠叶《本草便读》
- 石楠叶《本草从新》
- 石楠叶《本草分经》
- 石楠叶《本草择要纲目》
- 石楠叶《本草择要纲目》
- 石楠叶《中药炮制》
- 光叶石楠【中药大全】
- 小叶石楠【中药大全】
- 中华石楠【中药大全】
- 杜仲石楠酒【偏方】
- 石楠肤子酒【方剂大全】
- 中华石楠果【中药大全】
- 石楠的繁殖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石楠肤子酒(风瘾疹)【百病药酒】
- 手指胀闷—侧子石楠酒【偏方】
- 八风十二痹—独活石楠酒【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