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藤香
《中药大辞典》:小青藤香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Xiǎo Qīnɡ Ténɡ Xiānɡ
【原形态】缠绕藤本。根粗壮,圆柱形,外表灰褐色,微扭曲。茎细硬,有纵沟,被黄色细柔毛。叶互生,膜质,卵状三角形,长5~6厘米,宽3~5厘米,先端尖或略钝,基部截形或微心形,全缘,两面均被细绒毛,掌状脉5~7条;叶柄短于叶片,盾状着生,有黄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为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花萼钟形,绿色或浅紫色。核果扁圆形,生有硬毛。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山野砂土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性味】性温,味苦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研末,0.5~1.5钱。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胃气痛:少青藤香二钱,青木香、木姜子、茴香根各一钱。共研末,每用一钱半,以温酒冲服。
③治发痧肚痛:小青藤香研末,用酒或开水送服。成人每次五分至一钱,小儿每次三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青藤香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Xiǎo Qīnɡ Ténɡ Xiānɡ
【英文名】Root of Racemose Cyclea
【别名】青藤、滚天龙、青藤细辛、良藤、山豆根、毛青藤、土广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轮环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racemosa Oliv.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轮环藤 缠绕膝本。根粗壮,圆柱形,外皮灰褐色,微扭曲。嫩茎疏生白色柔毛,后渐无毛。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长3-5cm,叶片膜质,卵状三角形或心形,长4-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上面略被子毛,下面浅灰色,掌状脉5-7条。聚伞状总状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花单性异株;小苞片及花梗密生长柔毛;雄花花萼钟状,上部有4-5裂片,绿色或淡紫色;花瓣长约0.6mm,聚药雄蕊柱状;雌花萼片2;柱头3-5裂。核果扁圆形,长约4mm,被糙毛。花期春夏之间;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山坡灌丛中或沟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湖南、陕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条状,略弯曲,直径0.5-3cm。表面淡棕色,有纵向沟纹及突起的支根痕,弯曲处有横向裂纹。质坚,断面有射状纹理。气微,吵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裂细胞组成。中柱鞘为断续石细胞环带。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发达,占根大部,偏心性;导管多单个分布,少数2个相连,其周围有木纤维,间有木薄壁细胞。射线宽窄不一。本品薄壁细胞、石细胞含草酸钙小方晶,偶见呈小棒状。
【化学成份】根含环藤宁碱(cyclea-nine),岛藤碱(insularine),左旋箭毒碱(curine),异谷树碱(iscochondrodendrine),小檗胺(berbamine),异粉防已(isotet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高阿罗莫灵碱(homoaromoline)及轮环藤新碱(cycleaneonine)等生物碱。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未4g,加0.1%硫酸80ml,冷浸过夜。滤液倾入苯乙烯磺酸钠型树脂柱(1cm×cm),倒出树脂,用蒸馏水洗数次后,使干燥至水分不超过60%,加入10%氨水碱化,静置20min,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提取。氯仿液用水洗至中性,加无水硫酸钠脱水。滤液蒸干,另氯仿1ml溶解,为脂溶性总生物碱供试液。上述用氢仿回流过的树脂挥尽氢仿后,加乙醇回流洗脱,乙醇液减压蒸干,甲醇1ml溶解,为水溶性总生物碱供试液。另以异谷树碱、箭毒碱、高阿罗莫林、去甲粉防已碱及轮环藤碱为对照品。吸取上述二供试液各0.6μl,对照品液适量,分别点样于碱性硅胶FG薄层板上,脂溶性总生物碱用氯仿甲醇(10:1)展开,水溶性生物碱部分用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开。晾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性微温;苦辛;小毒
【归经】心;肺;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5g;研未,1.5-3g。外用:适量,研未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青藤
青藤 知识
小青
- 小青【本草纲目】
- 小青【本草纲目】图文版
- 小青【中药大全】
- 小青《本草纲目》
- 小青《得配本草》
- 小青《证类本草》
- 大小青《本草撮要》
- 小青皮《药性切用》
- 小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 小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 小青杨【中药大全】
- 小青龙汤【方剂大全】
- 小青龙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青龙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青龙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青龙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青龙汤《冯氏锦囊秘录》
- 小青龙汤《目经大成》
- 小青龙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青龙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青龙汤《删补名医方论》
- 小青龙汤《伤寒寻源》
- 小青龙汤《伤寒寻源》
- 小青龙汤《时方妙用》
- 小青龙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青龙汤《汤头歌诀》
- 小青龙汤《汤头歌诀》
- 小青龙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小青龙汤《医方考》
- 小青龙汤《医方论》
- 小青龙汤《医述》
- 小青龙汤《医学心悟》
- 小青龙汤《医宗金鉴》
- 小青龙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青龙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青龙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青龙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青龙证《医学摘粹》
- 大小青龙汤《医学读书记》
- 大小青龙汤《医学读书记》
- 小青龙合剂【方剂大全】
- 小青龙颗粒【方剂大全】
- 小青龙汤方《伤寒论》
- 小青龙汤方《伤寒明理论》
- 小青龙汤方《伤寒明理论》
-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 小青龙汤解《研经言》
- 小青龙汤解《研经言》
-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 加减小青龙汤【方剂大全】
- 加味小青龙汤【方剂大全】
- 小青龙汤麻黄《伤寒括要》
-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剂大全】
-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悬解》
- 小青龙加石膏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小青龙加石膏汤《医宗金鉴》
- 小青龙加石膏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青龙加石青汤《删补名医方论》
-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医宗金鉴》
-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伤寒贯珠集》
- 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伤寒说意》
- 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伤寒说意》
- 麻黄二桂枝一小青龙一汤【方剂大全】
- 小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五《伤寒悬解》
- 小青龙证三 太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 小青龙证一 太阳三十四《伤寒悬解》
-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 小青龙汤九十七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 太阳伤寒小青龙证、太阳入太阴、少阴去路《伤寒悬解》
- 太阳伤寒小青龙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少阴去路《伤寒悬解》
小青 知识
- 小青龙汤【中医知识】
- 小青龙汤活用【中医知识】
- 小青杨的功效【中医知识】
- 小青龙汤治咳喘【医案心得】
-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医案心得】
-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中医知识】
- 辅舒酮合用小青龙汤治疗哮喘【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