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辛
- 目录
- 《中华本草》大细辛
《中华本草》:大细辛

【拼音名】Dà Xì Xīn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蹄香、祁阳细辛和鼎湖细辛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sarummaximumHemsl.2.AsarummagnicumTsiangexC.Y.ChengetC.S.Yang[A.longiflorumC.Y.ChengetC.S.Yang]3.AsarummagnificumTsiangexC.Y.ChengetC.S.Yangvar.dinghuenseC.Y.ChengetC.S.Yang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洗净,晒干。广西则在冬季挖取全株,洗净,风干。
【原形态】1.大叶马蹄香 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根茎匍匐。叶柄长10-23cm;芽胞叶卵形,边缘密生睫毛;叶片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长6-13cm,宽7-1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深绿色,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有短毛,下面浅绿色。花紫黑色,直径4-6cm;花梗长1-5cm;花被管钟状,在与花柱等高处向外膨胀形成一带状环突,喉部不缢缩或稍缩,喉孔直径约1cm,无膜环或仅有膜环状的横向间断的皱褶,内壁具纵行脊状皱褶,花破裂片宽卵形,中部以下有半圆状污白色斑块,干后淡棕色,向下具有数行横列的乳突状皱褶;药隔伸出,钝尖;子房半下位,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花期4-5月。
2.祁阳细辛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根茎短,簇生多数纤细须根,表面淡黄色,有香气。叶具长柄,叶片长椭圆状心形或宽三角形,长6-13cm,宽5-12cm,先端急尖,基部心状耳形。上面中脉被短毛,两侧具云斑,下面常带紫色。花单一,腋生,绿紫色;花被管漏斗状,长约5cm,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有三角状乳突区,花被管在喉部稍收缩,微弯曲;雄蕊12,药隔锥尖;花柱6,离生。蒴果肉质,不开裂。
3.鼎湖细辛 本种与原种的区别是:花被管短小,长约1cm,直径约8mm,乳突细而稀疏;叶片通常椭圆状卵形,上面无云斑,疏被短毛,下面在放大镜下可见颗粒状油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阴湿坡地或溪边。
2.生于林下阴处。
3.生于海拔300-700m的灌木丛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和四川等地。
2.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3.分布于广东肇庆、阳江、信宜。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富含腐殖质而疏松、肥沃的夹砂土较好。
2.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9-10月将全株挖起,剪断地下茎,分成单株,作为种苗。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高畦,把腐熟堆肥施入,与土壤拌匀,按行、株距各约16cm开穴,深约10cm,随开随栽,以土刚盖过心芽为止,盖土压紧,再盖土与畦面齐平。
3.除草一般以手拔除,以免损伤地下根茎,影响生长。栽后约10日,可施粪水过冬。第2年春季萌发新叶及夏季生长旺盛时,各再施粪水1次,冬季要撒施腐熟堆肥。
【性状】性状鉴别 (1)大叶马蹄香 根茎长约至7cm,直径2-4mm,其上有多个碗状叶柄痕。根粗壮,丛生,直径2-3mm。叶片展开为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长6-13cm,宽7-1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叶面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处有短毛。气芳香,味辛辣,略麻舌。
(2)祁阳细辛根茎极短,节间长1.5-7mm,最长可达1.5cm。根丛生,直径2-4mm;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叶片近革质,有光泽,展平后呈三角状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3cm,宽5-12cm,先端急尖,上面中脉两侧可见白色云斑。气芳香,味辛辣,略麻舌。
【化学成份】1.大叶马蹄香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4%,挥发油中的成分有:β-蒎烯(β-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樟脑(camphor),龙脑(borneol),α-松油醇(α-terpineol),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古芸烯(β-gudunen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草烯(humul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2,3,5-三甲氧基甲苯(2,3,5-trimethoxy-toluene),橙花叔醇(nerolidol),细辛醚(asaricin),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 isoeugenol),肉豆蔻醚(myristicin),榄香脂素(elemicin),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和2,4, 5-三甲氧基丙烯基苯(2,4,5-trimethoxypropenyl-benzene)等。
2.祁阳细辛 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3%,挥发油中的成分有:β-蒎烯,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樟脑,龙脑,α-松油醇(α-terpineol),萘(naphthalene),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2-isopropyl-5-methyl-anisol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α-甜柑油烯(α-bergamoten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古芸烯(β-gurjunene),β-荜澄茄烯(β-cubeb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2,3,5-三甲氧基甲苯(2, 3,5-trimethoxytoluene),橙花叔醇(nerolidol),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 isoeugenol),榄香脂素,异榄香脂素和2,4,5-三甲氧基丙烯基苯(2,4,5-trimethoxypropenylbenzene)。
3.灯笼细辛 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9%,挥发油中的成分有: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月桂烯(myrcene),香桧烯(sabinene),柠檬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p-cy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樟脑,龙脑,α-松油醇,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2-isopropyl-5-methyl-anisole),乙酸龙脑酯,2-十一烷酮(2-undecanon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反式-丁香烯,β-古芸烯,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β-荜澄茄烯,甲基丁香油酚,橙花叔醇,细辛醚,甲基异丁香油酚,肉豆蔻醚,榄香脂素和异榄香脂素等。
4.紫背细辛 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9%,挥发油中的成分有α-蒎烯,樟烯,β-蒎烯,月桂烯,香桧烯,柠檬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p-cymene),γ-松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烯醇(terpine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2-isopropyl-5-methylanisole),乙酸龙脑酯,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反式-丁香烯,β-古芸烯,β-荜澄茄烯,甲基丁香油酚,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细辛醚,肉豆蔻醚,榄香脂素。
5.深绿细辛 全草(干品)含挥发油1.1%,挥发油中的成分有:α-蒎烯,樟烯,β-蒎烯,月桂烯,香桧烯,柠檬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γ-松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烯醇、α-松油醇、乙酸龙脑脂、3,5-二甲氧基甲苯、黄樟醚、β-古芸烯、β-荜澄茄烯、甲基丁香油酚、反式-β-金合欢烯、细辛醚、肉豆蔻醚、榄香脂素和异榄香脂素。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肝经
闁归潻鎷�闁告梻鍠愰弲锟�闁告帒妫涚悮顐︽晬閿燂拷閻熸瑱缍€閵嗗啴鎳¢敓锟�闁靛棴鎷�婵炴挸鎳愰崕褰掓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炲顔婄粭鍛存嚒閿燂拷闁靛棴鎷�缂佷焦鐩ˉ鎾筹耿閼愁垰绁�闁靛棴鎷�闁肩儤濞婇々楣冨礌閺嶃劎鐣柤鏂ゆ嫹闁靛棴鎷�闁告巻鏅滈幐澶娿€掑Δ浣虹暛闁兼枻鎷�闁靛棴鎷�婵炴挴鏅犻崳鐑芥嚒閿燂拷闁靛棴鎷�闁荤偛妫欓惃鐢告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炴垵鐗嗛閬嶆嚒閿燂拷闁靛棴鎷�濡炵绮惧▍鏇㈡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縿鍨奸、鍛存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炲弶妲掗、鍛存嚒閿燂拷闁靛棴鎷�闁告牗鐗滃Λ绋款潰閵忕姵灏鐐插暱閺嬬娀鎳¢敓锟�闁靛棴鎷�閻庣懓顦遍〃锝夋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妤犵偛鐤囬崐浠嬫偄閸曨垼妫戦柤鏂ゆ嫹闁靛棴鎷�鐎殿喒鍋撶紒鎰Х瀹擄拷闁靛棴鎷�閻炴稏鍎冲▔顓㈡嚒閿燂拷闁靛棴鎷�闁搞儳鍎ょ拋銏ゆ嚒閿燂拷闁靛棴鎷�濠㈣埖鐗滈弫銈夋嚒閿燂拷闁靛棗鍊堕埀顑藉亾闁哄洦娼欓ˇ鍧楀礉閻旇鍘村☉鎾剁帛娑擄拷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每次1g。
【注意】体虚多汗,咯血及孕妇禁服。
【备注】作"大细辛"入药的除上述3种外,尚有灯笼草Asarum inflatum C. Y. Cheng et C. S.Yang(分布于四川),紫背细辛A. porhyronotum C. Y. Cheng et C. S.Yang(分布于四川),深绿细辛 A. porhyronotum C. Y. Cheng et C. S.Yangvar. Atrovirens C. Y. Cheng et C. S.Yang(分布于四川)等。以上4种2变种多集中在杜衡亚属中,其共同的特征是植株较大、根粗、叶大并为薄革质,因此在产区以"大细辛"称之,同时也作为土细辛代细辛用。
【摘录】《中华本草》

细辛
- 细辛【本草纲目】
- 细辛【本草纲目】图文版
- 细辛【中草药图片】
- 细辛【中药】
- 细辛【中药大全】
- 细辛【中药图谱】
- 细辛《本草备要》
- 细辛《本草便读》
- 细辛《本草乘雅半偈》
- 细辛《本草乘雅半偈》
- 细辛《本草崇原》
- 细辛《本草崇原》
- 细辛《本草从新》
- 细辛《本草撮要》
- 细辛《本草分经》
- 细辛《本草分经》
- 细辛《本草纲目》
- 细辛《本草害利》
- 细辛《本草经集注》
- 细辛《本草经解》
- 细辛《本草经解》
- 细辛《本草蒙筌》
- 细辛《本草求真》
- 细辛《本草图经》
- 细辛《本草图经》
- 细辛《本草新编》
- 细辛《本草新编》
- 细辛《本草衍义》
- 细辛《本草易读》
- 细辛《本草易读》
- 细辛《本草择要纲目》
- 细辛《本草择要纲目》
- 细辛《本经逢原》
- 细辛《得配本草》
- 细辛《滇南本草》
- 细辛《滇南本草》
- 细辛《冯氏锦囊秘录》
- 细辛《顾松园医镜》
- 细辛《雷公炮制药性解》
- 细辛《雷公炮炙论》
- 细辛《雷公炮炙论》
- 细辛《名医别录》
- 细辛《千金翼方》
- 细辛《神农本草经》
- 细辛《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细辛《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细辛《汤液本草》
- 细辛《外科全生集》
- 细辛《吴普本草》
- 细辛《新修本草》
- 细辛《药鉴》
- 细辛《药鉴》
- 细辛《药笼小品》
- 细辛《药笼小品》
- 细辛《药征》
- 细辛《药征》
- 细辛《医学入门》
- 细辛《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细辛《长沙药解》
- 细辛《长沙药解》
- 细辛《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细辛《证类本草》
- 细辛《证类本草》
- 细辛《中药炮制》
- 细辛《中药学》
- 白细辛【中药大全】
- 北细辛【中药大全】
- 北细辛《药性切用》
- 黑细辛【中药大全】
- 华细辛【中药大全】
- 黄细辛【中药大全】
- 辽细辛【中药图谱】
- 论细辛《苏沈良方》
- 论细辛《苏沈良方》
- 木细辛《证类本草》
- 水细辛【中药大全】
- 土细辛【中药大全】
- 细辛茶《茶饮保健》
- 细辛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细辛散【方剂大全】
- 细辛散《备急千金要方》
- 细辛散《明目至宝》
- 细辛散《明目至宝》
- 细辛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细辛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细辛汤《普济本事方》
- 大花细辛【全草类中药】
- 大花细辛【中药大全】
- 灯盏细辛【中药大全】
- 红薯细辛【中药大全】
- 花脸细辛【中药大全】
- 马蹄细辛【中药大全】
- 蛇头细辛【中药大全】
- 四叶细辛【中药大全】
- 苕叶细辛【中药大全】
- 铜钱细辛【中药大全】
- 尾花细辛【中药大全】
- 尾花细辛【中药图谱】
- 纤梗细辛【中药图谱】
- 獐耳细辛【中药大全】
- 补肝细辛散【方剂大全】
- 柴胡细辛汤【方剂大全】
- 独活细辛散【方剂大全】
- 独活细辛汤【方剂大全】
- 附子细辛汤【方剂大全】
- 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藁本细辛散【方剂大全】
- 菊花细辛散【方剂大全】
- 揩齿细辛散【方剂大全】
- 麻附细辛汤【方剂大全】
- 麻黄细辛丸【方剂大全】
- 牛膝细辛酒【偏方】
- 调肝细辛散【方剂大全】
- 细辛萸姜茶《茶饮保健》
- 茵芋细辛酒【偏方】
- 柴胡加细辛汤【方剂大全】
- 发散药之细辛【中药基础】
- 细辛配伍药对【中药基础】
- 细辛五味子汤【方剂大全】
- 细辛五味子汤《是斋百一选方》
- 细辛五味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细辛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细辛真假识别【中药鉴别】
- 白芷细辛吹鼻散【方剂大全】
- 麻黄附子细辛汤《冯氏锦囊秘录》
- 麻黄附子细辛汤《删补名医方论》
-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括要》
-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寻源》
-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寻源》
- 麻黄附子细辛汤《时方妙用》
- 麻黄附子细辛汤《汤头歌诀》
- 麻黄附子细辛汤《汤头歌诀》
- 麻黄附子细辛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方考》
-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方论》
-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学心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宗金鉴》
- 麻黄附子细辛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剂大全】
- 细辛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 地缨子(土细辛)《滇南本草》
- 地缨子(土细辛)《滇南本草》
- 桂甘姜枣麻附细辛《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伤寒论》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医宗金鉴》
-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 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
- 细辛独活酒(牙痛)【百病药酒】
-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细辛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麻附细辛汤、麻附甘草汤《医述》
-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囟开迟闭—半夏细辛酒山【偏方】
- 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痧胀玉衡》
- 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痧胀玉衡》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剂大全】
- 杜仲细辛酒——原名“杜仲酒”【偏方】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医宗金鉴》
-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医法圆通》
-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医法圆通》
-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剂大全】
-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少阴脏病连经麻附细辛证一 少阴二《伤寒悬解》
- 药典委更正细辛脑胶囊检查项下溶出度【药典修订】
- 谈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几种思维方法《名师垂教》
- 谈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几种思维方法《名师垂教》
- 灯盏细辛可恢复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光敏感度【五官眼科青光眼】
-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医宗金鉴》
-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白附石南紫苏防已川乌白芷本蔓荆甘菊细辛薄荷蝉蜕马兜《轩岐救正论》
-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白附石南紫苏防已川乌白芷本蔓荆甘菊细辛薄荷蝉蜕马兜《轩岐救正论》
细辛 知识
- 细辛配伍药对【医案心得】
- 细辛限量的由来【中医知识】
- 细辛敷脐治鹅口疮【中医知识】
-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中医知识】
- 细辛重剂应用探讨【医案心得】
- 细辛荜茇含嗽治牙疼【中医知识】
- 细辛通调水道以润肾【医案心得】
- 《本经》细辛功效释义【医案心得】
-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医案心得】
- 细辛独活酒——(牙痛)【中医知识】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中医知识】
- 麻黄细辛附子汤 验案二则【医案心得】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中医知识】
- 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特征【医案心得】
- 细辛的副作用-细辛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辛附子汤)【中医知识】
- 细辛(Xixin)HerbaAsari【中医知识】
- 细辛习用品(1)——马辛(Maxin)【中医知识】
- 金耳环混淆品(2)——土细辛(Tuxixin)【中医知识】
- 细辛混淆品——徐长卿(Xuchangging)【中医知识】
- 细辛伪品(2)——鹿蹄囊吾(Lutituowu)【中医知识】
- 细辛习用品(2)——盆草细辛(Pencaoxixin)【中医知识】
- 细辛伪品(1)——丝穗金粟兰(Sisuijinsulan)【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