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芦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沙漏芦
《中药大辞典》:沙漏芦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拼音名】Shā Lòu Lú
【别名】砂蓝刺头(《内蒙古中草药》),刺甲盖、恶背火草、刺头、火绒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沙蓝刺头的根。春、秋采集,去泥土,切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60厘米。分枝少。叶互生,无柄,披针形,长5~6厘米,宽1~1.5厘米,锐尖,基部抱茎,边缘有白色的针刺状牙齿,针刺长达5毫米,两面谈绿色。复头状花序圆球形,生茎顶,径约1~2.5厘米,白绿色或淡蓝色;小头状花外总苞为白色冠毛状刚毛,完全分离。花期6~9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沙丘地带。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性味】咸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附方】①治痈疖初起,红肿热痛:砂蓝刺头、连翘各三钱,大黄、生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②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砂蓝刺头、瓜蒌、蒲公英、土贝母各三钱。水煎服。
③治闪腰岔气,跌打损伤:砂蓝刺头三钱。水煎加红糖,早、晚分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漏芦
- 漏芦【本草纲目】
- 漏芦【食物解毒偏方】
- 漏芦【中草药图片】
- 漏芦【中药大全】
- 漏芦《本草备要》
- 漏芦《本草便读》
- 漏芦《本草撮要》
- 漏芦《本草经集注》
- 漏芦《本草蒙筌》
- 漏芦《本草求真》
- 漏芦《本草思辨录》
- 漏芦《本草思辨录》
- 漏芦《本草图经》
- 漏芦《本草图经》
- 漏芦《本草易读》
- 漏芦《本草易读》
- 漏芦《本草择要纲目》
- 漏芦《本草择要纲目》
- 漏芦《本经逢原》
- 漏芦《得配本草》
- 漏芦《滇南本草》
- 漏芦《滇南本草》
- 漏芦《冯氏锦囊秘录》
- 漏芦《雷公炮炙论》
- 漏芦《雷公炮炙论》
- 漏芦《名医别录》
- 漏芦《千金翼方》
- 漏芦《神农本草经》
- 漏芦《新修本草》
- 漏芦《药性切用》
- 漏芦《医学入门》
- 漏芦《玉楸药解》
- 漏芦《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漏芦《证类本草》
- 漏芦《证类本草》
- 漏芦《中药炮制》
- 漏芦《中药学》
- 漏芦茶《茶饮保健》
- 漏芦膏【方剂大全】
- 漏芦散【方剂大全】
- 漏芦散《备急千金要方》
- 漏芦散《妇人大全良方》
- 漏芦散《妇人大全良方》
- 漏芦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漏芦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漏芦汤【方剂大全】
- 漏芦汤《备急千金要方》
- 漏芦汤《备急千金要方》
- 漏芦汤《备急千金要方》
- 漏芦汤《妇人大全良方》
- 漏芦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漏芦汤《仙传外科集验方》
- 漏芦汤《医方考》
- 漏芦汤《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漏芦丸【方剂大全】
- 论漏芦《苏沈良方》
- 论漏芦《苏沈良方》
- 砂漏芦【中药大全】
- 祁州漏芦【中药图谱】
- 砂漏芦根【中药大全】
- 禹州漏芦【中药大全】
- 化疔漏芦汤【方剂大全】
- 化毒漏芦饮【方剂大全】
- 加减漏芦汤【方剂大全】
- 连翘漏芦汤【方剂大全】
- 漏芦橘皮汤【方剂大全】
- 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
- 漏芦升麻汤【方剂大全】
- 木通漏芦茶《茶饮保健》
- 千金漏芦汤【方剂大全】
- 千金漏芦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寒凉药之漏芦【中药基础】
- 漏芦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