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草

目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豉草
《中药大辞典》豆豉草
《中华本草》豆豉草
中药功效分类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豉草

【拼音名】Dòu Chǐ Cǎo

【别名】通经草、蛇头细辛疳积药

【来源】败酱缬草属植物岩边香Valeriana hardwickii Wal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辛、甘,温。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豆豉草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拼音名】Dòu Chǐ Cǎo

【别名】溪荪(《植物学大辞典》),下搜山(《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豆豉草的根茎及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60厘米。根茎细长,匍匐。茎扁圆形,粗壮有节,绿色。叶互生,2列,叶片剑形或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白色膜质,抱茎,全缘,平行脉。花单生于茎顶,或2朵集生;花被6,2轮,外轮3片较大,外反,淡紫色,有黄色斑纹,中央有鸡冠状突起;内轮3片较小,白色;雄蕊3,着生于花被基部;雌蕊1,子房下位,3室,柱头3分枝,顶端呈鸡冠状细裂。蒴果长圆形,具三棱,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及山沟。分布贵州等地。

【化学成份】新鲜花中分离出豆豉草黄酮甙、当归素和日本当归素。

【性味】辛,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研末。

【附方】①治少腹食积、蓄水疼痛大便不通:豆豉草五钱,石葛蒲三钱,五谷子根三钱。水煎服

②治疝气:豆豉草根三钱,蓑荷根三钱,茴香根三钱。水煎服。

③治小腹痛:豆豉草根干粉末,每次五分,烧酒吞服。

④治胃痛:鲜豆豉草一两。炒黄,再加红糖炒焦,水煎服。(性味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豆豉草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草》。

【拼音名】Dòu Chǐ Cǎo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Bloodred Iris

【别名】通经草、岩参蛇头细辛疳积药、小蜘蛛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长序缬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leriana flaccidissima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长序缬草 大草本,高达1.5m。根状茎块柱状,上部斜升;茎较粗壮,中空。基生叶3-7羽状全裂或浅裂;叶柄长约6cm;中裂片较大,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cm,宽1.5-3cm;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齿或全缘,两侧裂片依次稍小,疏离;轴粗壮有窄翅;茎生地与基生吉相似,上部叶渐小,柄渐短;全部叶多少被短毛。极大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线状钻形;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全缘或具钝齿;花小,白色;花冠长1.5-2.5mm,漏斗状扩张,裂蕊3,稍伸出;子房下位,卵形,多少具白毛。在成都市熟的植析上,果序长50-70cm。瘦果卵形,长2-3mm,先端常有羽状冠毛,长达5mm。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500m的高山溪流附近,山坡林下及密林边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d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D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