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根

目录
《中药大辞典》钩藤根
《中华本草》钩藤根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钩藤根

【出处】《闽东本草》

【拼音名】Gōu Ténɡ Gēn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钩藤的根。

【性味】《闽东本草):"味苦涩,寒。"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大剂1~3两)。

【附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钩藤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关节痛钩藤根半斤,加烧酒适量,浸一天后,分三天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半身不遂:钩藤根四两,五加根皮枫荷梨根各二两。水煎去渣,同老鸭一只炖服。

④治精神分裂症癫痫):钩藤根一两,石菖蒲根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⑤治小儿高热:钩藤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⑥治妊娠水肿:钩藤根一两五钱。水煎去渣,同鸡一只炖服。

⑦治跌打损伤:钩藤根三两,水煎服,白酒为引;药渣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钩藤根

【出处】出自《闽东本草》

【拼音名】Gōu Té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Sharpleaf Gambirplant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钩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钩藤 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季净无毛。叶腋有成对或单生的钩,向下弯曲,先端尖,长约1.7-2cm。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光亮,下面在脉腋内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干后变褐红色;托叶2深裂,裂片条状钻形,长6-12mm。头状花序单个腋生或为顶生的总状花序式排列,直径2-2.5cm;总花梗纤细,长2-5cm;花黄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状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椭圆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种子两端有翅。

2.华钩藤 本种与钩藤的区别在于:叶片无毛;托叶全缘,宽三角形至圆形,或有时顶端略微陷;萼裂片短于2mm,线状长圆形;花和小蒴果近于无柄,花间小苞片存在。

3.大叶钩藤 本种与前两种睥区别在于:叶片大,革质;花萼裂片线状长圆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间小苞片无。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谷溪边的疏林中。

2.生于山地林中。

3.生于山地次生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吲哚生物碱类:钩藤碱(rhynchophylli-ne), 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异去氢藤碱(isocorynoxeine),硬毛钩藤碱(hirsutine),去氢硬毛色藤碱(hirsuteine),柯楠因碱(corynantheine),二氢柯楠因碱(di-hydrocorynantheine),缝籽蓁甲醚(geissoschizine methyl ether)和阿枯米京碱(aluammigine),β-育亨宾(β-yohimbine)

【性味】苦涩;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消肿。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大剂量可用30-90g。

【附方】①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钩藤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关节痛风:钩藤根半斤,加烧酒适量,浸一天后,分三天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半身不遂:钩藤根四两,五加根皮、枫荷梨根各二两。水煎去渣,同老鸭一只炖服。④治精神分裂症(癫痫):钩藤根一两,石菖蒲根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⑤治小儿高热:钩藤根三至五钱。水煎服。⑥治妊娠水肿:钩藤根一两五钱。水煎去渣,同鸡一只炖服。⑦治跌打损伤:钩藤根三两,水煎服,白酒为引;药渣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g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钩藤

中药功效分类

钩藤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G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