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豌豆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山野豌豆
《中药大辞典》:山野豌豆

【出处】《东北药植志》
【拼音名】Shān Yě Wān Dòu
【别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茎叶。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攀援状,四棱形,高0.5~1米,植物各部多少被有疏柔毛。托叶半箭头形或半边的戟形,中间具有一较大牙齿,稀具数个不整齐牙齿;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6对,叶轴末端具分歧的卷须;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5~35毫米,宽6~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缺,有细尖,基部圆形,全缘,膜质至革质,上面通常毛较少,下面明显地灰白色。总状花序腋生;花梗与萼近等长;花红紫色、蓝色、或蓝紫色;萼短筒形至钟形,有毛,上部萼片三角形,比下部萼片显着短,下部萼片披针形或三角状锥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微缺,或圆形;翼瓣比龙骨瓣稍长,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先端稍狭,近三角形。荚果,长圆状菱形。种子近球形。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山坡、路旁、灌木丛。分布东北及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东等地。产东北。
【性状】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内含黑色种子。气微,味淡。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
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1.5两)。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③治阴囊湿疹:山野豌豆、花椒、艾叶各3钱。煎水熏洗,每日一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备注】本品及同属植物广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均作透骨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 知识
豌豆
- 豌豆【本草纲目】
- 豌豆【本草纲目】图文版
- 豌豆【中药大全】
- 豌豆《本草从新》
- 豌豆《本草撮要》
- 豌豆《本草分经》
- 豌豆《本草纲目》
- 豌豆《本草求真》
- 豌豆《本草求真》
- 豌豆《冯氏锦囊秘录》
- 豌豆《药性切用》
- 豌豆《饮膳正要》
- 豌豆《饮食须知》
- 豌豆疮《急救广生集》
- 豌豆疮《中医词典》
- 豌豆七【中药大全】
- 豌豆粥【方剂大全】
- 豌豆粥《保健药膳》
- 豌豆粥《保健药膳》
- 豌豆斑疮《奇方类编》
- 豌豆七根【中药大全】
- 瘥后发豌豆疮《伤寒括要》
- 瘥后发豌豆疮《伤寒括要》
- 和胃生津豌豆【膳食养生】
- 伤寒发豌豆疮《圣济总录》
- 伤寒发豌豆疮《圣济总录》
- 伤寒豌豆疮候《诸病源候论》
- 辨发颐豌豆疮论《疡科心得集》
- 辨发颐豌豆疮论《疡科心得集》
-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外台秘要》
- 伤寒豌豆疮后灭瘢候《诸病源候论》
- 男性常吃豌豆可防前列腺癌【肿瘤前列腺癌】
-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 治小儿豌豆疮入目痛楚,恐伤目。《苏沈良方》
- 治小儿豌豆疮入目痛楚,恐伤目。《苏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