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豌豆七

【拼音名】Wān Dòu Qī
【别名】白三七[陕西]、还阳参、三匹七、打不死、一代宗、接骨丹、三步接骨丹、姜皮矮陀陀、玉蝴蝶[云南昆明]
【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豌豆七Rhodiola henryi (Diels) Fu [Sedum yunnanense Franch. var. henryi (Diels) Hamet],以根皮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涩,凉。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豌豆七

【拼音名】Wān Dòu Qī
【别名】白三七、一代宗、打不死、还阳参、接骨丹、三步接骨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iola henryi(Diels)S.H.Fu[Sedum henryi Diel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菱叶红景天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全株无毛。根颈肉质,肥厚,褐色,被有披针状三角形鳞片。茎直立,单一或成丛,淡绿色。叶3片轮生,无柄;叶片卵状菱形至椭圆状菱形,长1-3cm,宽0.8-2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膜质。聚伞圆锥花序,雌雄异株;雄花萼片4,线状披针形,长约1mm;花瓣4,黄绿色,长圆状披针形,长2mm;雄蕊8,2轮,淡黄绿色;雌花花萼、花瓣数同雄花,花瓣线状长圆形,鳞片4,褐色,匙状四方形,先端微缺;心皮4,花柱长4.5-5mm,基部稍合生。蓇葖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至长圆形,褐色,两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300m的山坡沟边阴湿岩石上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微辛;甘;涩;平
【归经】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豌豆七
豌豆
- 豌豆【本草纲目】
- 豌豆【本草纲目】图文版
- 豌豆【中药大全】
- 豌豆《本草从新》
- 豌豆《本草撮要》
- 豌豆《本草分经》
- 豌豆《本草纲目》
- 豌豆《本草求真》
- 豌豆《本草求真》
- 豌豆《冯氏锦囊秘录》
- 豌豆《药性切用》
- 豌豆《饮膳正要》
- 豌豆《饮食须知》
- 豌豆疮《急救广生集》
- 豌豆疮《中医词典》
- 豌豆粥【方剂大全】
- 豌豆粥《保健药膳》
- 豌豆粥《保健药膳》
- 野豌豆【中药大全】
- 山野豌豆【中药大全】
- 山野豌豆【中药图谱】
- 豌豆斑疮《奇方类编》
- 多茎野豌豆【中药大全】
- 瘥后发豌豆疮《伤寒括要》
- 瘥后发豌豆疮《伤寒括要》
- 和胃生津豌豆【膳食养生】
- 伤寒发豌豆疮《圣济总录》
- 伤寒发豌豆疮《圣济总录》
- 伤寒豌豆疮候《诸病源候论》
- 辨发颐豌豆疮论《疡科心得集》
- 辨发颐豌豆疮论《疡科心得集》
-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外台秘要》
- 伤寒豌豆疮后灭瘢候《诸病源候论》
- 男性常吃豌豆可防前列腺癌【肿瘤前列腺癌】
-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 治小儿豌豆疮入目痛楚,恐伤目。《苏沈良方》
- 治小儿豌豆疮入目痛楚,恐伤目。《苏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