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慈姑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野慈姑
《中药大辞典》:野慈姑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Yě Cí Gū
【别名】剪刀草(《分类草药性》),水慈姑、慈姑苗(《四川中药志》),燕尾草(《贵州草药》)。
【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直立,高可达1米。须根。叶片窄狭,呈剪刀形,顶端的裂片较耳裂片为短,长3.5~9厘米,先端均长尖,绿色。总状花序;小花一般为3朵轮生,下部雌花具短梗,上部为雄花,具细长的梗;苞片披针形,基部略联合:花瓣较萼片大,白色,基部间或有紫色斑点;雄蕊多数,带堇色;心皮多数离生,密集成圆球状。果实斜倒卵形,直径4~5.5毫米,扁平,背部腹面均具薄翅。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及稻田中。分布华东及西南各地。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有小毒。"
②《贵州草药》:"性寒,味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黄疸病:水慈姑、倒触伞各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九子疡:水慈姑根、黄山药根、独脚莲根各等分。研末,以适量调甜酒敷患处。(《贵州草药》)
③治蛇伤:㈠野慈姑、一支蒿。捣绒,包患处。(《四川中药志》)㈡水慈姑炕干研末,用二至三钱调水敷患者头顶百会穴;又用适量敷患处。(《贵州草药》)㈢鲜水慈姑二两,煨水服;并用适量煨水洗伤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慈姑
- 慈姑【本草纲目】图文版
- 慈姑【中药大全】
- 慈姑《本草分经》
- 慈姑《本草纲目》
- 慈姑花【中药大全】
- 慈姑汤【方剂大全】
- 慈姑叶【中药大全】
- 光慈姑【中药大全】
- 金慈姑【中药大全】
- 竻慈姑【中药大全】
- 山慈姑【本草纲目】图文版
- 山慈姑【食物解毒偏方】
- 山慈姑【中药大全】
- 山慈姑《本草乘雅半偈》
- 山慈姑《本草乘雅半偈》
- 山慈姑《本草从新》
- 山慈姑《本草分经》
- 山慈姑《本草纲目》
- 山慈姑《本草易读》
- 山慈姑《本草易读》
- 山慈姑《滇南本草》
- 山慈姑《滇南本草》
- 水慈姑【中药大全】
- 山慈姑花【中药大全】
- 山慈姑叶【中药大全】
- 茨菰(慈姑)《食疗本草》
- 山慈姑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慈姑的选种留种管理技术【中药种贮】
- 癌痛食疗方四 山慈姑元胡蜜饱【肿瘤癌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