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草

目录
《中药大辞典》笔筒草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笔筒草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笔筒草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Bí Tǒnɡ Cǎo

【别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草(《湖南药物志》),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全草。全年可采。以4、5月间生长茂盛时采集最好。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溪边及砂地。分布西南、华东、华南及湖北、湖南、陕西、新疆、河北、辽宁等地。

【药理作用】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微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①《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②《分类草药性》:"男子平火,妇人补血气。"

③《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④《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⑤《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⑥《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①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重庆草药》)

②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重庆草药》)

③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

⑥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

⑦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制剂与用法:㈠煎剂:干节节草1大两,加水7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5~8分钟,每次200~300毫升,日服2~3次。㈡片剂:每片0.5克(24片相当于生药1大两),每次4片,日服3次。㈢针剂:每支3毫升(每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肌肉注射1支。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用三个疗程。疗效:煎剂治疗1103例,近期控制295例,显效267例,好转381例,总有效率为85.5%。片剂治疗105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17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为80%。针剂治疗149例,近期控制43例,显效42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为94.7%,一般在注射24小时后可见效。综观针剂的疗效最好,煎剂次之,片剂最差;疗效一般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随病情的加重而疗效下降;夏季和春季疗效较高,冬季最差;对单纯型的疗效较高,喘息型较差;对无并发症者的疗效高于并发肺气肿者;对咳、痰、喘、罗音均有一定疗效,而以罗音消失的近期控制率最高;年龄大者疗效稍低。副作用:少数人短时间出现口干、腹部不适,但不影响继续服药。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无毒性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笔筒草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

【拼音名】Bí Tǒ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Ramose Scouring Rush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锁眉草、草麻黄、节骨草、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ppochaete 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晾通处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cm,径1-2mm,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cm,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草丛、溪边、池沼边等地。

资源分布:广布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灰绿色,基部多分枝,长短不等,直径1-2mm,中部以下节处有2-5个小枝,表面粗糙,有肋棱6-20条,棱上有1列小疣状突起。叶鞘筒似漏斗状,长为直径的2倍,叶鞘背上无棱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齿,黑色,边缘膜质,常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小孔洞。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全草含烟碱(nicotine),犬问荆碱(palustrin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谷甾醇,豆甾醇。

【药理作用】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无毒;微寒

【归经】心;肝;;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重庆草药》)②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重庆草药》)③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④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⑤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⑥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⑦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⑤-⑦方均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⑧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湖南药物志》)⑨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2.《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3.《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4.《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5.《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6.《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拼音索引:b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B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