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疏
《本草经集注》溲疏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通利水道,除胃中热。
下气,可作浴汤。一名巨骨。生掘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漏芦为之使。)李云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实真也,非人篱援之杨栌也。李当之此说,于论牡荆,乃不为大乖,而滥引溲疏,恐斯误矣。又云∶溲疏与空疏亦不同。掘耳,疑应作熊耳。熊耳,山名。
而都无掘耳之号也。(《新修》一六一页,《大观》卷十四,《政和》三五三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溲疏
《本经逢原》溲疏

一名巨骨
苦平。一云辛寒,无毒。
《本经》主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利水道。
发明 溲疏与枸杞相类,先哲虽以有刺无刺、树高树小分辨。然枸杞未尝无刺,但树小则刺多,树大则刺少。与酸枣、白棘无异。《本经》枸杞条下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即溲疏之除邪气也。枸杞条下主周痹风湿即溲疏之止遗溺、利水道也。除去五内之邪则热中消渴愈矣。疏利水道之热则周痹风湿痊矣。溲溺疏利则气化无滞,子脏安和。观《千金方》与梅核仁、辛荑、 本、泽兰子、葛上亭长同清子脏三十六疾,其清利风热之性可知。或云巨骨即地骨之大者,按∶种树书云,收子及掘根种肥壤中,待苗生剪为蔬食甚佳,溲疏之名未必非此。
引用:《本经逢原》溲疏
《名医别录》溲疏

味苦,微寒,无毒.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一名巨骨.生掘耳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漏芦为之使.)
《本经》原文∶溲疏,味辛,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生山谷.
引用:《名医别录》溲疏
《神农本草经》溲疏

味辛寒。
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生山谷,及田野故邱虚地。
《名医》曰:一名巨骨,生能耳山,四月采。
案李当之云: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日熟,色赤,味甘苦。
引用:《神农本草经》溲疏
《新修本草》溲疏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可作浴汤。一名巨骨。
生掘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
漏芦为之使。李云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实真也,非人篱援之杨栌也。李当之此说,于论牡荆,乃不为大乖,而滥引溲疏,恐斯误矣。
又云∶溲疏与空疏亦不同。掘耳疑应作熊耳,熊耳山名,而都无掘耳之号也。
〔谨案〕
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其子八月、九月熟,色赤,似枸杞子,味苦,必两两相并,与空疏不同。空疏一名杨栌,子为荚,不似溲疏。
引用:《新修本草》溲疏
《证类本草》溲疏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通利水道,除下气。可作浴汤。一名巨骨。生熊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漏芦为之使陶隐居云∶李云,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实真也。非人篱援之杨栌也。李当之此说,于论牡荆,乃不为大乖,而滥引溲疏,恐斯误矣。又云∶溲疏与空疏亦不同。掘耳疑应作熊耳。熊耳,山名,都无掘耳之号。唐本注云∶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
其子八、九月熟,色赤,似枸杞子,味苦,必两两相并,与空疏不同。空疏一名杨栌子,为荚,不似溲疏。今注溲疏、枸杞,虽则相似,然溲疏有刺,枸杞无刺,以此为别尔。臣禹锡等谨按图经文具枸杞条下。
引用:《证类本草》溲(音搜)疏
《千金翼方》溲疏
《医学入门》溲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