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澄茄
《本草纲目》毕澄茄

「释名」毗陵茄子。
「气味」(实)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用毕澄茄为还想,加姜汁神曲、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伤寒咳逆,呃噫日夜不定。和毕澄茄、高良姜各等分,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加水六分,煮开几次后再加醋少许服下。
3、反胃,吐黑汁。用毕澄茄研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送下。愈后,再服平胃散三百贴。久病者亦可不发。
引用:《本草纲目》毕澄茄
《本草便读》毕澄茄

治疗与胡椒相似.温膀胱.治肾脏寒凝.性味却辛苦不同.降逆气.散胃中冷滞.(毕澄茄形如胡椒.味苦辛温.不如胡椒之热.但入脾胃.温中散逆.下气豁痰.又能治肾与膀胱冷气.亦凡子皆降之意.大抵一物大同小异耳.)
引用:《本草便读》毕澄茄
《本草撮要》毕澄茄

味辛大热有毒.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治膀胱冷气.得白豆蔻治噎食不纳.得高良姜治寒呃.得薄荷、荆芥治鼻塞不通.得荜茇为末.擦牙治齿浮热痛.若蜈蚣咬伤.毕澄茄嚼敷即愈.毕澄茄即胡椒之大者.一类二种.胡椒杀鱼肉鳖蕈毒.食料宜之.多食损肺发疮.
引用:《本草撮要》毕澄茄
《本草分经》毕澄茄
《得配本草》毕澄茄

引用:《得配本草》毕澄茄
《雷公炮炙论》毕澄茄
《中药学》毕澄茄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脾、胃、肾、膀胱经。
本品功能温暖脾胃、散寒止痛,故适用于胃寒疼痛,以及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脘腹胀闷等症,常与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用于寒疝疼痛等症
本品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香附、广木香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寒症小便不利,以及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等病症。
【处方用名】毕澄茄(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引用:《中药学》毕澄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