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
《本草从新》菱角

引用:《本草从新》菱角
《本草撮要》菱角
《本草求真》菱角

(水果)生止胃渴熟滞肠胃
菱角(专入肠胃)。种类虽多。(汪昂曰。有三角四角老嫩之殊。武陵记曰。三角四角者为菱。两角者为 。 花随月而转。)气滞则一。即书有言安中消水。止渴解酒。疗疟治痢。及有红泻白补。生降熟升之说。然亦止供食品。而于治疗则无。且于过食则有腹满填胀。损阳痿茎之虞。必取麝香生姜吴茱萸作汤。及或沉香磨汁以导。是亦味甘性寒。助湿增滞之一证也乎?性平之说。似不足信。
引用:《本草求真》菱角
《滇南本草》菱角

菱角图片,味甘。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窍之症。煮食即愈。治皮烧灰为末,调菜油搽痔疮神效。
叶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神效。
──务本卷一下
菱角,气味甘淡,微苦涩,性平。主治醒脾、解酒、缓中。
──模板卷九
引用:《滇南本草》菱角
《药性切用》菱角
《老年食养食疗》菱角

菱角,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是我国著名的土特产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菱角可粮可果,李时珍描述道: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老则壳黑而硬,坠入江中,谓之乌菱,冬月取之,风干为果,生熟皆佳。古时多以菱实代粮,如梁代陶弘景说:“菱实皆取火燔以为粒粮,今多蒸暴食之”。宋代苏颂谓:“江淮及山东人暴其实以为米,代粮”。明代李时珍亦说:“嫩时剥食甘美,老则蒸煮食之,野人曝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度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也”。
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元素,其营养价值可与其它坚果媲美。菱角的肉厚而味甘香,鲜老皆宜,生熟皆佳,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代粮。
祖国医学认为,食菱角可以“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古代人认为久服菱角可以轻身,即是菱角具有减肥健美作用,这可能与菱角不含有使人体发胖的脂肪有关。
菱角还有许多药用功能。古藉《齐民要术》中写道:“菱能养神强志,除百病,益精气”,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用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并说“菱实粉粥益胃肠,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夏季食用还有“行水、去暑、解毒”之效。捣烂澄粉食能补中延年。
菱角还是一种抗癌的药用食物。据近代药理实验报道,菱角对癌细胞的变性及组织增生均有效果,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据日本医学界报道,用菱角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乳腺癌,有一定效果。方法是,用生菱角肉,每次20个,加水适量,文火熬成浓褐色汤服用,1日3次;或用菱角肉100克,薏苡仁30克,同煮粥食。
引用:《老年食养食疗》菱角
《医学入门》菱角

菱角性冷味甘美,重则损阳令阴痿,轻者伤脏胀腹中,姜酒热投方可止。
无毒。体实者服之,解热清心,安五脏,又压丹石毒。体薄者服之,多则损气,令人阴痿,轻则腹中胀满,脏冷作泄,可暖酒和姜饮一两盏即消。煮熟食之虽不冷,亦不益脾。
引用:《医学入门》菱角

菱角
角
- 角
- 槐角
- 角刺
- 角蒿
- 角思
- 龙角
- 鹿角
- 麋角
- 牛角
- 犀角
- 羊角
- 皂角
- 麈角
- 都角子
- 豆角菜
- 羖羊角
- 槐角丸
- 槐角子
- 角刺粥
- 角发酒
- 灵羊角
- 羚羊角
- 羚养角
- 零羊角
- 龙角丸
- 鹿角菜
- 鹿角胶
- 鹿角酒
- 鹿角散
- 鹿角霜
- 鹿角丸
- 麋角丸
- 麋茸角
- 牛角腮
- 牛角鳃
- 山羊角
- 水牛角
- 犀角散
- 犀角汤
- 犀角丸
- 犀角饮
- 犀牛角
- 鲜角膏
- 皂角刺
- 皂角膏
- 皂角散
- 皂角丸
- 皂角子
- 八角金盘
- 大犀角汤
- 大犀角丸
- 角落木皮
- 羚羊角散
- 羚羊角汤
- 羚羊角饮
- 鹿角胶丸
- 鹿角胶粥
- 鹿角霜丸
- 麋茸麋角
- 撇列角儿
- 莳萝角儿
- 水晶角儿
- 小牛角散
- 小犀角丸
- 春牛角上土
- 朵角消毒饮
- 黄连犀角汤
- 加味槐角丸
- 口角疮烂方
- 麋角鹿茸丸
- 牛黄犀角丸
- 三黄犀角散
- 社坛四角土
- 犀角大青汤
- 犀角地黄汤
- 犀角麻黄汤
- 犀角清毒饮
- 犀角人参散
- 犀角人参饮
- 犀角升麻汤
- 犀角消毒饮
- 犀角玄参汤
- 消毒犀角饮
- 皂角化痰丸
- 大牛角中仁散
- 犀角旋复花汤
- 载盐车牛角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