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芙蓉
《本草纲目》阿芙蓉

「释名」名阿片。俗作鸦片
「气味」酸、涩、温、微毒。
「主治」
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忌食葱蒜等物。
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着。花开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赤痢用红花的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引用:《本草纲目》阿芙蓉
《本草便读》阿芙蓉

涩精止利.虚邪气痛立时瘳.醒睡助阳.毒烈苦酸倾刻效.(阿芙蓉即鸦片土.以罂粟花苞之津液炼成.本草皆言味酸温.然究属大苦大热.其毒烈之性.竟与花壳不同.一物之性相反如此.亦异事也.此物可以治病.始于西人.故又谓之洋药.止泻痢.壮元阳.通气血.却有神效.然吸食一法.不知何人创始.固无性命之虑.然每每病根未除.烟瘾已上.为终身之累.追悔莫及耳.)
引用:《本草便读》阿芙蓉
《本草撮要》阿芙蓉

引用:《本草撮要》阿芙蓉
《本草求真》阿芙蓉

(稷粟)涩精秘气
阿芙蓉(专入命门)。即罂粟花之津液也。一名鸦片。一名阿片。出于天方国。(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取。入磁器阴干用之。)气味与粟壳相似。而酸涩更甚。用阿芙蓉一分。糯米饭捣作三丸。通治虚寒百病。凡泻痢脱肛。久痢虚滑。用一二分。米饮送下。其功胜于粟壳。又痘疮行浆时。泄泻不止。用四五厘至一分。未有不止。但不可多服。忌酸醋。犯之断肠。及忌葱蒜浆水。奈今有以房术为用。无论病症虚实。辄为轻投纵欲。以致肾火愈炽。吁。误矣!
引用:《本草求真》阿芙蓉
《本草择要纲目》阿芙蓉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阿芙蓉
《本经逢原》阿芙蓉

一名阿片,俗名鸦片
酸涩温,微毒。天方国以罂粟蕊,竹针刺破青苞,次早液出,竹刀刮取阴干者是也。土鸦片亦能涩精止泻,但力薄少效。
发明 京师售一粒金丹,通治虚寒百病,用阿芙蓉一分,粳米饭捣作三丸,每服一丸,不可多服。忌酸醋,犯之肠断,又忌葱、蒜、浆水。古方治泻痢脱肛,久痢虚滑,用一二分,米饭送下,其功胜于粟壳。又痘疮行浆时泻泄不止,用四五厘至一分,未有不止者。今世服饵少用,惟房中术外用之,诚为涩精助火之首列也。
引用:《本经逢原》阿芙蓉
《得配本草》阿芙蓉

引用:《得配本草》阿芙蓉
《药性切用》阿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