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豉
《本草纲目》大豆豉

「主治」
1、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两。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
5、盗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用淡豆豉一两,蒸过,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挛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8、喉痹不语。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10、胎动。用豉汁炒服。
12、背痈。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疮。用豉捣烂敷涂。
14、筋骨跌伤。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15、服药过量。饮豉汁。
16、脚肿。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引用:《本草纲目》大豆豉
《本草乘雅半偈》大豆豉

(别录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寒热,伤寒头痛,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杀六畜胎子诸毒。
【核】曰∶诸大豆皆可造豉,以黑大豆者入药。有咸豉、淡豉两种,入药只宜淡豉。其法∶六月内,用黑大豆二三斗,水淘净,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俟微温,即以蒿覆之。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即取曝干。筛簸极净,再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即置瓮中,筑极实,干桑叶覆盖,浓三寸许,泥封瓮口,勿令泄气,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凡七次,取出蒸过,摊去火气,瓮收之,封筑日久,则豉成矣。
先人云∶菽者,水藏之主谷也。用蒸 霉晒之法,使之变水作火,故可从治温暑万端,原从寒本作始者,莫不精良。
【 】曰∶肾谷曰菽。菽者,众豆之总名。色黑者曰大豆,禀润下水大之专精,为肾水藏之主谷也。嵇康养生论云∶豆令人重,说者以为啖豆三年,则身重而行止难,故五谷形大而质重者唯豆。郁之成豉曰淡豉,配盐者曰盐豉。豉者幽豉。幽,谓造之幽暗也。盐豉食品;
淡豉药物也。其质轻扬而臭香美,其味浓浓而性爽朗。此以润下沉重之水体,转作炎上轻扬之火用,复为肾火藏之主谷也。故秉火味之苦,水气之寒,从治冬气伤寒之寒气;转以火味之苦,佐治伤寒标阳之阳化者也。以冬气通于肾,肾主冬三月,此谓闭藏;设冬气化薄,或寒威凛冽,以致中伤天气者,如寒本专令则火灭,标阳炽盛则水消,故必从之以水,佐之以火。火炎水下,本寒自却,标阳自息矣。始于气伤化者,藉气胜之药物,从标以逆本,扬心液而为汗,后为气伤形者,仗味胜之主谷,从本以佐标,扬谷精而为汗。所谓汗生于谷,谷生于精,精胜则邪却矣。盖藏真通于肾,肾藏精血之气也。豉者肾之谷,大豆郁之以成豉。
故从佐两肾水火以坚形,乃得驱冬气之寒风,从外而内者,还复自内而外;若寒本专令,与气伤气化,或标阳炽盛,虽气伤形层,而已成痞满燥实坚者,皆当逊而谢之。否则转致陷入,变生不测矣。读仲景先生栀子豉汤,则知虽涉形层之胸,而未成陷入之实。其证曰虚烦、心中懊 、反复颠倒不得眠、身热不去者主之,则得之矣。顾俾重从轻,重为轻根故也。用药施治,全藉使佐之指挥,乃可下之上,上之下,内之外,外之内,阴之阳,阳之阴,附诸方之为义,亦得之矣。
(天气为本,阴阳为标。因标始识本,因本始病标也。本与标合,则互有胜负,故有从本而得者,有从标而得者,有从标本而得者。有病反其本,中标之病,治反其本中标之方者。
唯太阳少阴,从本从标;少阳太阴从本,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中者标之下,中之见也。在三阳,宜从标而忌本;在三阴,忌本亦忌标。标本之旨难言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大豆豉

豉
大豆
豆
- 豆
- 巴豆
- 白豆
- 扁豆
- 匾豆
- 蚕豆
- 赤豆
- 刀豆
- 豆丹
- 豆腐
- 豆鼓
- 豆酱
- 豆卷
- 豆蔻
- 豆皮
- 豆油
- 黑豆
- 红豆
- 黄豆
- 豇豆
- 苦豆
- 梨豆
- 黎豆
- 绿豆
- 毛豆
- 豌豆
- 象豆
- 诸豆
- 巴豆仁
- 巴豆霜
- 巴豆丸
- 白扁豆
- 白豆蔻
- 北豆根
- 扁豆花
- 扁豆叶
- 扁豆衣
- 蚕豆花
- 草豆蔻
- 缠豆藤
- 赤小豆
- 刀豆壳
- 刀豆子
- 豆附丸
- 豆黄卷
- 豆浆粥
- 豆角菜
- 豆卷散
- 豆蔻饼
- 豆蔻花
- 豆蔻壳
- 豆蔻散
- 豆蔻汤
- 豆蔻丸
- 豆蔻粥
- 豆麦粉
- 豆麦汤
- 豆皮饮
- 二豆散
- 甘豆汤
- 海红豆
- 黑豆丸
- 红豆蔻
- 红豆散
- 胡豆子
- 苦豆汤
- 橹豆衣
- 绿豆粉
- 绿豆酒
- 绿豆衣
- 绿豆粥
- 麻豆煎
- 麻豆散
- 马豆草
- 马料豆
- 南扁豆
- 青豆饮
- 青小豆
- 肉豆蔻
- 三豆散
- 三豆饮
- 山豆根
- 铁马豆
- 土豆粥
- 豌豆粥
- 乌豆方
- 乌豆粥
- 小豆华
- 小黑豆
- 云南豆
- 澡豆方
- 炙黑豆
- 八宝豆腐
- 白扁豆散
- 白扁豆粥
- 白豆蔻散
- 草豆蔻散
- 草豆蔻丸
- 赤豆鲤鱼
- 赤小豆方
- 赤小豆散
- 赤小豆粥
- 豆蔻馒头
- 法制黑豆
- 回回豆子
- 绿豆芽菜
- 青小豆粥
- 肉豆蔻散
- 肉豆蔻汤
- 肉豆蔻丸
- 三豆子汤
- 山豆根茶
- 山豆根汤
- 松子豆腐
- 香菇豆酱
- 杏仁豆腐
- 白菜绿豆饮
- 白皮小豆散
- 扁鹊三豆饮
- 沉香豆蔻丸
- 赤豆当归散
- 赤豆粳米粥
- 赤豆鲤鱼羹
- 赤小豆鱼粥
- 丁香豆蔻散
- 豆腐红糖汤
- 豆腐石膏汤
- 豆蔻分气饮
- 豆蔻香连丸
- 附子绿豆汤
- 甘草黑豆汤
- 黑豆红花煎
- 黑豆鲤鱼汤
- 黑豆小麦煎
- 加减三豆饮
- 鲤鱼赤豆粥
- 绿豆海带粥
- 麻子小豆汤
- 磨菇烧豆腐
- 木香豆蔻丸
- 荠菜拌豆腐
- 人参豆蔻散
- 山药扁豆糕
- 神曲豆蔻丸
- 生地豆卷茶
- 生善刀豆饮
- 苍耳子绿豆茶
- 赤小豆当归散
- 赤小豆内金粥
- 当归赤小豆散
- 甘草梢黑豆汤
- 鲤鱼赤小豆汤
- 马齿苋绿豆汤
- 商陆赤小豆汤
- 澡豆洗手面方
- 豆蔻草果炖乌鸡
- 箬竹叶包绿豆粽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
- 下血赤小豆当归散
-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