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白皮
《本草乘雅半偈》梓白皮

(本经下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热气,去三虫。
【核】曰∶梓,一名木王。生河内山谷,近道亦有,宫寺园亭,颇多植此。旧说椅即是梓,梓即是楸,楸即是 。盖楸之疏理而白色者为梓,梓实桐皮者为椅,其实两木,大类同,而小别异也。齐民要术称白皮有角者曰梓,或名角楸,又名子楸;黄色无子者曰柳楸,世呼荆黄楸云。然则是数者,又以有子为别耳,顾梓之子,荚细如箸,其长仅尺,冬后叶落,荚犹在树,总总然,荚中之子,各曰豫章。崔豹古今注云∶棘子曰枣,梓子曰豫章,桑子曰椹,柘子曰佳,鲁季孙植六 于蒲圃东门之外。子胥曰∶植吾墓。任 云∶山中有楸户,掌楸木者,可为什器也。盖梓有三∶木理白者梓,赤者楸,梓之美文者椅,楸之小者 。桐亦名椅,与此不同。入药则宜白色有子者,用皮则生者良。
【 】曰∶梓为百木长,室屋之间有此,余材不复震矣。亦有子道焉,昔者伯禽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笞,遂见商子,商子使观于南山之阳,见乔木而仰;又使观于北山之阴,见梓焉。晋然实而俯,商子曰,乔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于是二子再见乎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则以能子道焉耳。杂五行书云∶舍西种梓,令子孙顺者,盖亦取此。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故古者见乔木,必下而趋,所以广孝也。桑者,母之所事,以供蚕缫;梓者,父之所植,以伐琴瑟,故见之而恭敬之心,惕然生焉,不必待于口泽手泽之所渐也。神农氏云∶梓皮苦寒,入药最良,盖苦性趋下,寒平热毒,顺之也,敬止也。本经主去三虫。别录疗小儿身头热烦,疮疡虫蚀者,顾置室屋之间,余材且不复震。风虫之属,宁不降心而退舍焉。梓之益利于人道者大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梓白皮
《本草崇原》梓白皮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热毒,去三虫。
(梓为木中之王,其花色紫,其荚如箸,长近尺,冬后叶落而荚犹在树。李时珍曰∶梓木处处有之,有三种,木理白者为梓,赤者为楸、梓之美纹者为椅,楸之小者为 。)
引用:《本草崇原》梓白皮
《本草分经》梓白皮
《本草经集注》梓白皮

引用:《本草经集注》梓白皮
《本草图经》梓白皮

梓白皮图片,生河内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桐而叶小,花紫。《尔雅》云∶椅,梓。郭璞注云∶即楸也。《诗· 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梓实桐皮曰椅,大同而小别也。又一种鼠梓,一名 ,亦楸之属也。江东人胃之虎椅。《诗·小雅》云∶北山有 。陆机云∶其枝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者。今人谓之苦楸是也。鼠李一名鼠梓,或云即此也。然鼠李花之实,都不相类,恐别一物,而名同也。梓之入药,当用有子者为使。楸、梓,宫寺及人家园亭多植之。崔元亮《集验方》∶疗毒肿,不问硬软,取楸叶十重,薄肿上,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瓦斯为水,流在叶中。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或取根皮,锉烂,捣傅之,皆效。又疗上气咳嗽,腹满羸顿者。楸叶三斗,以水三斗,煮三十沸,去滓,煎堪丸如枣大。以竹筒内下部中,立愈。《箧中方》∶楸叶一味为煎,疗瘰 疮神方。秋分前后,平旦,令人持囊袋,枝上旋摘叶,内袋中。秆取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内不津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令细,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日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以来。采叶及煎合时,禁孝子、妇女、僧人、鸡、犬见之。
引用:《本草图经》梓白皮
《本经逢原》梓白皮

引用:《本经逢原》梓白皮
《得配本草》梓白皮
《名医别录》梓白皮

引用:《名医别录》梓白皮
《神农本草经》梓白皮

味苦寒。
主热,去三虫,叶捣传猪创,饲猪肥大三倍,生山谷。
《名医》曰:生河内。
案《说文》云:梓,楸也,或作榟,椅梓也,楸,梓也,槚,楸也。《尔雅》云:槐小叶曰榎.郭璞云:槐为楸楸,当细叶者为榎,又大而榎,楸。郭璞云:老乃皮粗,皵者为楸,又椅梓。郭璞云:即楸。《毛诗》云椅,桐梓漆,《传》云椅,梓属。陆玑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曰梓,梓实,桐皮,曰椅。
引用:《神农本草经》梓白皮
《汤液本草》梓白皮
《新修本草》梓白皮

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患,华、叶捣敷猪疮,饲猪肥大易养三倍。生河此即梓树之皮。梓亦有三种,当用拌素不腐者,方药不复用。叶疗手脚水烂。桐叶及此以肥猪之法未见,其事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耳。
〔谨案〕此三树,花叶取以饲猪,并能肥大,且易养。今见《李氏本草》及《博物志》,但云饲猪使肥。今云敷猪疮并误讹也。《别录蚀疮,汤浴之。并封敷嫩叶,主烂疮也。
引用:《新修本草》梓白皮
《证类本草》梓白皮

(梓白皮_图片)
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疾。
叶 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河内山谷。
陶隐居云∶此即梓树之皮。梓亦有三种,当用拌素不腐者。叶疗手脚火烂疮。桐叶及此以肥猪之法末见,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唐本注云∶此二树花、叶,取以饲猪,并能肥大且易养。今见《李氏本草》、《博物志》。但云饲猪使肥,今云敷猪疮,并讹矣。《别录》云∶皮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敷嫩叶,主烂疮。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椅,梓。释曰∶别二名也。郭云即楸。《诗· 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梓实桐皮曰椅,则大同而小别也。萧炳云∶树似桐而叶小,花紫。
日华子云∶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梓树皮有数般,唯楸梓佳,余即不堪。
图经曰∶梓白皮,生河内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桐而叶小,花紫。《尔雅》云∶椅,梓。郭璞注云∶即楸也。《诗·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大同而小别也。又一种鼠梓,一名 ,亦楸之属也。江东人谓之虎梓。《诗·小雅》云∶北山有 。陆机云∶其枝、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者。今人谓苦楸是也。鼠李,一名鼠梓,或云即此也。然鼠花之实都不相类,恐别一物而名同也。梓之入药,当用有子者为使。
楸、梓,宫寺及人家园亭多植之。崔元亮《集验方》疗毒肿不问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瓦斯为水流在叶中,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或取根皮,锉烂捣,敷之,皆效。又疗上气咳嗽,腹满赢顿者。楸叶三斗,以水三斗,煮三十沸,去滓,煎堪丸如枣大。以竹筒纳下部中,立愈。《箧中方》楸叶一味为煎,疗瘰 疮神方∶秋分前后平旦,令人持囊袋,枝上旋摘叶,纳袋中。秤取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纳不津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日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以来。采叶及煎合时,禁孝子、妇女、僧人、鸡犬见之。
引用:《证类本草》梓白皮
《千金翼方》梓白皮
《医学入门》梓白皮

即梓树之皮。处处有之,似桐而叶小花紫色,即揪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疾,及吐逆反胃,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叶捣敷手脚火烂疮;饲猪,肥三倍。一法∶立秋日太阳未升时,采叶煎膏,敷 疮瘰 。昔有人患发背,肠胃可窥,百方不瘥,一医者用此膏敷其外,用云母膏作小丸,服尽四两止,不累日,云母丸透出肤外,与膏药相着,其疮遂瘥。凡使勿误用椅树皮,椅皮梓实相反。
引用:《医学入门》梓白皮

梓白皮
皮
- 皮
- 柏皮
- 岑皮
- 豺皮
- 蟾皮
- 陈皮
- 橙皮
- 椿皮
- 刺皮
- 丹皮
- 荻皮
- 豆皮
- 粉皮
- 腹皮
- 根皮
- 广皮
- 桂皮
- 槲皮
- 黄皮
- 姜皮
- 橘皮
- 理皮
- 麋皮
- 木皮
- 皮毛
- 皮茹
- 皮散
- 皮丸
- 皮硝
- 皮脂
- 秦皮
- 青皮
- 桑皮
- 蛇皮
- 獭皮
- 猬皮
- 乌皮
- 象皮
- 榆皮
- 白鲜皮
- 白藓皮
- 白癣皮
- 柏白皮
- 败鼓皮
- 槟榔皮
- 陈皮茶
- 橙子皮
- 臭椿皮
- 樗白皮
- 樗根皮
- 川槿皮
- 椿白皮
- 椿樗皮
- 椿根皮
- 椿皮丸
- 刺猬皮
- 大腹皮
- 大木皮
- 大皮莲
- 地骨皮
- 冬瓜皮
- 都咸皮
- 豆皮饮
- 枫柳皮
- 扶木皮
- 茯苓皮
- 谷木皮
- 瓜蒌皮
- 广陈皮
- 海桐皮
- 合欢皮
- 桦木皮
- 桦皮散
- 槐白皮
- 槐皮膏
- 鸡肫皮
- 鲛鱼皮
- 金橘皮
- 橘皮汤
- 橘皮粥
- 橘子皮
- 举树皮
- 榉木皮
- 榉树皮
- 柯树皮
- 蚵皮丸
- 苦楝皮
- 朗榆皮
- 栎木皮
- 榈木皮
- 米皮糠
- 棉锦皮
- 牡丹皮
- 木槿皮
- 牛皮胶
- 皮蛋粥
- 皮哨子
- 皮鞋底
- 秦皮散
- 青橘皮
- 青皮茶
- 楸木皮
- 桑白皮
- 山皮条
- 蛇蜕皮
- 石榴皮
- 松皮散
- 酸榴皮
- 桃皮汤
- 土槿皮
- 梧叶皮
- 五花皮
- 五加皮
- 五皮散
- 五皮饮
- 五茄皮
- 西瓜皮
- 香圆皮
- 象皮散
- 小皮莲
- 小青皮
- 新会皮
- 羊皮面
- 仰天皮
- 椰子皮
- 野狼皮
- 榆白皮
- 柞木皮
- 竹皮汤
- 紫金皮
- 紫荆皮
- 棕榈皮
- 棕皮灰
- 白藓根皮
- 白藓皮汤
- 白杨白皮
- 白杨皮散
- 白杨树皮
- 赤龙皮汤
- 樗白皮丸
- 樗根白皮
- 椿樗白皮
- 椿樗根皮
- 椿根白皮
- 刺猬皮散
- 翠皮香蕉
- 大腹皮散
- 大腹皮饮
- 大橘皮汤
- 丹桎木皮
- 地骨皮散
- 地骨皮饮
- 钓樟根皮
- 甘李根皮
- 干陀木皮
- 谷树根皮
- 槐白皮膏
- 角落木皮
- 橘皮煎丸
- 橘皮煮散
- 苦楝根皮
- 李根白皮
- 李根皮散
- 牡丹皮散
- 牡丹皮汤
- 木槿根皮
- 牛皮癣方
- 桑白皮散
- 桑白皮汤
- 桑白皮饮
- 桑根白皮
- 石榴根皮
- 松根白皮
- 松杨木皮
- 酥皮奄子
- 乌根白皮
- 乌臼根皮
- 乌桕根皮
- 乌驴皮汤
- 乌木根皮
- 无患子皮
- 无名木皮
- 五加根皮
- 五加皮茶
- 五加皮酒
- 五加皮散
- 五加皮汤
- 香栾皮汤
- 杨根白皮
- 榆白皮散
- 榆根白皮
- 闸极木皮
- 柘根白皮
- 猪皮冻胶
- 竹皮大丸
- 紫荆木皮
- 白皮小豆散
- 白前桑皮茶
- 败酱秦皮茶
- 陈皮扒鸭条
- 陈皮半夏汤
- 服五加皮酒
- 腹皮麦冬茶
- 甘李根白皮
- 葛根橘皮汤
- 桂皮山楂饮
- 桂心橘皮汤
- 海藻橘皮丸
- 葫芦双皮汤
- 黄连橘皮汤
- 黄芪陈皮粥
- 加味五皮饮
- 橘皮半夏汤
- 橘皮干姜汤
- 橘皮生姜汤
- 橘皮醒酲汤
- 橘皮一物汤
- 橘皮枳术丸
- 橘皮竹茹汤
- 苦参橘皮丸
- 栝蒌竹皮汤
- 腊月兔皮毛
- 灵寿木根皮
- 马疡木根皮
- 麦芽青皮饮
- 木瓜陈皮茶
- 糯皮竹茹汤
- 苹果陈皮茶
- 青皮茴香茶
- 人参樗皮散
- 人参橘皮散
- 桑根白皮汤
- 芍药柏皮丸
- 生姜橘皮汤
- 十皮五子饮
- 石刺木根皮
- 石榴皮石榴
- 四苓五皮散
- 乌柏木根皮
- 乌臼木根皮
- 五加皮浸酒
- 五苓五皮散
- 仙茅加皮茶
- 野狼喉嗉皮
- 栀子柏皮汤
- 治牛皮癣方
- 柴胡地骨皮汤
- 橘皮玳玳花茶
- 千金牡丹皮散
- 千岁垣中肤皮
- 治牛皮癣效方
- 子童桑白皮汤
- 黄芪米醋脆皮鲤
- 橘皮枳实生姜汤
- 牛膝海桐皮煎丸
- 榆皮通滑泄热煎
-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 小柴胡去参加青皮汤
- 续命汤加紫苏陈皮方
-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
- 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方
-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
-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