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莪术
《本草备要》蓬莪术

辛苦气温。入肝经血分。破气中之血(能通肝经聚血),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
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 癖(酒、醋磨服。 ,音贤,小腹积。 癖多见于男子,症瘕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用,治积聚诸气良。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治之不宜专用下药,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正旺则邪自消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按治积诸药,神曲、麦芽化谷食,莱菔化面食, 砂、阿魏、山查化肉食,紫苏化鱼、蟹毒,葛花、枳 消酒积,麝香消酒积、果积,芫花、牵牛、大戟行水饮,三棱、莪术、鳖甲消症瘕,木香、槟榔行气滞,礞石、蛤粉功痰积,巴豆攻冷积,大黄、芒硝攻热积,雄黄、腻粉攻涎积,虻虫、水蛭攻血积)。
引用:《本草备要》蓬莪术
《本草乘雅半偈》蓬莪术

(宋开宝)
好者尤称毒药,不得轻下毒手。
【气味】苦辛温,无毒。
【主治】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
【核】曰∶生西戎、广南诸州,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间。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色青白,长一二尺,大五六寸,颇类 荷。五月黄花作穗,花头微紫。根如生姜,而术在根下,状如鸡鸭卵,大小不一。好恶并生,恶者有毒,西人取之,先放羊食,不食者,弃之。陈藏器云∶一名蓬莪,黑色;二名术,黄色;三名波杀,味甘有大毒也。修事,九月采术,削去粗皮,蒸熟曝干,临用时,于沙盆中醋磨令尽,然后火畔 干,重筛过用。
【 】曰∶蓬莪术,恶草 也。根形如卵,好恶并生,恶者大毒杀人,好者毒药攻疾。
谐声逢我戍,若逢君之恶,取戈自持,击伤以灭之也。气味辛温,对待冷恶疰鬼为因,变迁种种形证,非此入破,未易剪除耳。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蓬莪术
《本草从新》蓬莪术

泻、行气破血、消积.
辛苦而温.主一切气.又能通肝经.聚血行气.消瘀通经.化食止痛.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 癖.(酒醋磨服、 、音贤、小腹积、 癖多见于男子、症瘕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用、治积聚诸病、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冲至心下、治之不宜专用攻伐、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中恶鬼疰.(脏腑壅滞、阴阳乖隔、鬼疠凭之、利气达窍、邪无所容矣.)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竭.兼以参术.或庶几耳.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齐.坚硬难捣.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气分.)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引用:《本草从新》蓬莪术
《本草撮要》蓬莪术
《本草害利》蓬莪术

〔害〕凡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忌之。若崩中淋露,皆应补气血,凉血清热则愈。
一切辛走之药,法当所禁,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气已竭,兼以参术,或庶几耳。
〔利〕辛苦,而辛入肝经,治气中之血,破血行气,消瘀止痛。若须用与健脾、补元之药同用,无损耳。得酒醋良。
〔修治〕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齐,坚硬难捣。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曝干。
入气分,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血分醋酒磨。
引用:《本草害利》蓬莪术
《本草蒙筌》蓬莪术

味苦、辛,气温。无毒。多产广南诸州,或生江浙田野。子如干椹,叶似 荷。茎钱大略高,根类姜成块。茂生根底相对,似卵大小不常。九月采收,依前炮制。色黑属在血分,气中之血。专驱破 癖,止心疼,通月经,消瘀血。治霍乱积聚,理恶疰邪伤。入气药仍发诸香,在女科真为要剂。丸求速效,摩酒单尝。
引用:《本草蒙筌》蓬莪术
《本草图经》蓬莪术

蓬莪术图片,生西戎及广南诸州,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
其茎如钱大,高二尺;叶青白色,长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类 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术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曝干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京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引用:《本草图经》蓬莪术
《本草择要纲目》蓬莪术

(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 干.重筛过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乘热捣之即碎如粉.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入血分也.)
【气味】
苦辛温无毒.
【主治】
心腹痛.中恶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破 癖冷气.以酒醋磨服.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通肝经聚血.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蓬莪术
《本经逢原》蓬莪术

《得配本草》蓬莪术

音述,一名 药。
得醋、酒良。
辛、苦、温。入足厥阴经气分。破气中之血。凡气血凝结作痛者俱效。配木香,疗冷气攻心。使阿魏,治小儿盘肠。(积邪破也。)
此物极坚硬难捣,须面裹煨透,乘热捣之。以醋炒,或以酒炒,能引入血分。或磨用,宜合参、术,不损元气。
病患积块,攻之始破其结,补之益助其邪。然攻之不得其方,致令元气日亏,积聚愈逞,医者每致束手。当此惟有外用散气消积膏药,内用补气滋阴等剂,庶几攻补并得其效,莪术非可轻进也。
引用:《得配本草》蓬莪术
《雷公炮炙论》蓬莪术
《雷公炮制药性解》蓬莪术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开胃消食,破积聚,行瘀血,疗心疼,除腹痛。利月经,主奔豚,定霍乱,下小儿食积。
按∶蓬莪术与三棱相似,故经络亦同,但气中血药为少异尔,性亦猛厉,但能开气,不能益气,虚人禁之,乃大便谓气短不能续者亦宜用之,过矣。即大小七香丸,集香丸,都用以理气,岂用以补气乎?欲其行先入血则醋炒,欲其先入气则火炮,三棱亦然。
雷公云∶凡使于沙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之。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蓬莪术
《汤液本草》蓬莪术

气温,味苦、辛。无毒。
《象》云∶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 癖气最良。炮用。
《本草》云∶治妇人血气,丈夫贲豚;治心腹痛,中恶,疰杵,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饮食不消。酒研服。
《液》云∶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汤内,多用此也。
引用:《汤液本草》蓬莪术
《药笼小品》蓬莪术
《药性切用》蓬莪术

引用:《药性切用》蓬莪术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蓬莪术

味苦辛,温,无毒。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疗血气,丈夫奔豚。《药性论》云∶可单用,治女儿血气心痛,破 癖,冷气。日华子云酒,醋,良。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挫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一治积聚为最要之药,与三棱同用之,良。
《证类本草》蓬莪术

(蓬莪_图片)
味苦、辛,温,无毒。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饮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丈夫奔豚。生西戎及广南诸州。
子似干椹,叶似 荷,术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今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一名蓬莪,黑色;二名 ,黄色;三名波杀,味甘,有大毒。药性论云∶蓬莪术,亦可单用。能治女子血气心痛,破 癖冷气,以酒、醋摩服,效。日华子云∶得酒、醋良。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此即是南中姜黄根也。
图经曰∶蓬莪术,生西戎及广南诸州,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色,长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类 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术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
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曝干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古方不见用者。今医雷公云∶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十全博救方治小儿气候止疼。蓬莪术炮,候热捣为末,用一大钱,热酒调下。孙用和正元散治气不接,续气短,兼治相服之有验。蓬莪术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右件为末,更入硼砂一下,空心服。
引用:《证类本草》蓬莪术
《中药学》蓬莪术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莪朮CurcumaZedoariaRose.郁金C.aromaticaSalisb.或广西莪朮C.kwangsiensisS.LeeetC.F.Liang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行气消积。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莪朮破血祛瘀的作用也较为强烈,功效与三棱相仿,所以用治上述症候,两药常常配合应用。
莪朮能行气消食积,使气行通畅,则疼痛可解,用于饮食过饱,脾胃运化机能失常,以致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常与三棱、麦芽、山楂等品同用;如有脾虚气弱症候者,须加补气健脾药同用。
【处方用名】蓬莪朮、莪朮(切片,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蓬莪朮辛苦而温,入肝脾二经。破血祛瘀,能通月经而消症瘕,行气消积,能消积滞而止胀痛。月经过多与孕妇忌用。
2.蓬莪朮与荆三棱皆能破血祛瘀、行气消积,故二药每配合应用。张锡纯所云:「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则临床应用,信有可征。唯其又称:「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朮,理气之力莪朮优于三棱。」证之具体应用,似难分辨。唯二药既当科属不同,性用自当有别,似须进一步研究者也。
引用:《中药学》蓬莪朮
《冯氏锦囊秘录》蓬莪术

感夏末秋初之气,得火金之味,故其味苦辛,其气温而无毒,阳中阴降也。入足厥阴肝经气分,能破气中之血,故一切气血凝结,作痛俱效。
蓬莪术,止心痛,通月经,消瘀血,破积聚 癖,乃气中之血药也。欲先入气,火炮用之,欲先入血,则用醋炒。
按∶蓬术攻削峻猛,诚为磨积之药,但虚人服之,积滞未退,本元日亏,兼以参术乃无损耳惟元气壮盛者,则有病病当之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蓬莪术
《顾松园医镜》蓬莪术

引用:《顾松园医镜》蓬莪术

蓬莪术
莪术
蓬
蓬莪
术
- 术
- 白术
- 苍术
- 于术
- 艾术茶
- 白术茶
- 白术膏
- 白术酒
- 白术散
- 白术汤
- 白术丸
- 倍术散
- 倍术丸
- 参术散
- 参术饮
- 苍术茶
- 苍术酒
- 苍术丸
- 陈术茶
- 赤术丸
- 冬白术
- 二术茶
- 服苍术
- 附术散
- 藁术茶
- 桂术汤
- 苓术汤
- 芪术茶
- 曲术散
- 曲术汤
- 曲术丸
- 神术散
- 神术汤
- 术附汤
- 术膏酒
- 术香散
- 桃朱术
- 天生术
- 仙术散
- 仙术汤
- 芎术汤
- 芎术丸
- 野白术
- 泽术茶
- 楂术茶
- 枳术汤
- 枳术丸
- 种白术
- 白术姜茶
- 白术芪茶
- 白术芍茶
- 白术菟茶
- 白术泽茶
- 参芪术茶
- 黄白术汤
- 羌附术茶
- 曲枳术丸
- 神术煮散
- 八物白术散
- 白术安胎茶
- 白术安胃散
- 白术车前茶
- 白术沉香散
- 白术除湿汤
- 白术地黄茶
- 白术防风汤
- 白术茯苓汤
- 白术附子汤
- 白术和胃丸
- 白术老姜茶
- 白术六一汤
- 白术麻黄茶
- 白术木香散
- 白术浓朴汤
- 白术芍药汤
- 白术调元散
- 白术调中汤
- 白术通便茶
- 白术消痞茶
- 白术消肿茶
- 白术止疟茶
- 白术猪肚粥
- 半夏枳术丸
- 参苓白术散
- 参苓白术丸
- 参术调中汤
- 苍术白虎汤
- 苍术白芥茶
- 苍术地榆汤
- 苍术复煎散
- 苍术五苓散
- 大无神术散
- 当归白术汤
- 二术胜湿汤
- 矾石白术散
- 茯苓白术茶
- 茯苓白术汤
- 干姜苓术茶
- 桂苓白术散
- 桂苓白术丸
- 桂苓甘术汤
- 桂心白术汤
- 海藏神术散
- 黄白术肉桂
- 藿香苓术茶
- 加味枳术汤
- 金匮枳术汤
- 近效白术汤
- 九蒸苍术散
- 橘连枳术丸
- 橘皮枳术丸
- 苓桂术甘茶
- 苓桂术甘汤
- 苓术菟丝丸
- 芦荟夏术茶
- 麻黄白术汤
- 麻黄加术汤
- 木香白术散
- 木香枳术丸
- 牛黄白术丸
- 平补枳术丸
- 七味白术散
- 钱氏白术散
- 秦艽白术散
- 秦艽苍术汤
- 全生白术散
- 人参白术散
- 人参白术汤
- 三黄枳术丸
- 山药参术茶
- 山药苍术茶
- 生附白术汤
- 是齐白术散
- 顺气术香散
- 太无神术散
- 芎术除眩汤
- 一味白术酒
- 茵陈术附汤
- 越婢加术汤
- 越脾加术汤
- 泽术麋衔散
- 枳实白术汤
- 白虎加苍术汤
- 立参苓白术散
- 白术茯苓干姜汤
- 白术茯苓厚朴汤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半夏天麻白术汤
- 东垣秦艽白术丸
- 茯苓白术甘草汤
- 茯苓白术戎盐汤
- 加减钱氏白术散
- 加味苓桂术甘汤
- 加味平补枳术丸
- 木香干姜枳术丸
- 妊娠转胞参术饮
-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 武则天花心动房术
-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
- 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
-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 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
-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附、术附、参附三汤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
-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
-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